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高峰论坛官方平台
跟着央视《山水间的家》,共赴佳县赤牛坬的山水之约~
来源:榆林文旅 发布时间:2022-10-06
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远去,山路蜿蜒,青山环抱,万株枣红,新村逶迤延展,淳朴恢宏。

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远去,山路蜿蜒,青山环抱,万株枣红,新村逶迤延展,淳朴恢宏。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布达拉宫”佳县赤牛坬正以一幅美丽宜居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像一本古旧的老书,随着时光的流逝散发出古老而又温情的味道。

山水间长出新希望,村容村貌焕新颜。这里的一景一物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悠长,又似信天游那样高亢浑厚的唱出赤牛坬百姓内心的憧憬。11月5日,《山水间的家》在CCTV-1播出第五期,主持人尼格买提带领“山水小分队”来到佳县赤牛坬村,走进新时代乡村,见证赤牛坬巨变。让我们和网友一起在赤牛坬山水间的自在氛围与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中:“想成为这里的村民,过乡村诗意生活!”


01  望得见山,看得到水




赤牛坬村位于佳县城南40公里的黄河近岸,四面龟山怀抱,枣林层叠,气韵生动;明清老村,错落有致,辗转腾挪,古朴厚重;临水而居,开门见山,步步入景,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走进赤牛坬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卷,让人感受到别样的艺术境界。连绵起伏的山峦巍巍挺立,一汪碧波荡漾起乡村最美的景象,清新淡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给人远离尘世喧嚣之感。




俯瞰赤牛坬古村落,琳琅满目、古色古香的景色遍布其中。老牛伫立村口,金黄的玉米山,层层叠叠的窑洞依着山势一层一层的铺展,仿佛正徜徉于古老漫长的岁月长廊,记载着万千故事的黄土地正悄悄地聆听着山水之间的呢喃。


02  寄情山水,悠然自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佳县赤牛坬藏着陶渊明笔下的诗意生活。微阳初至,冉冉升起的炊烟里是一孔孔窑洞如珍珠般洒落在此处,一砖一瓦成为他们描述生活的最美语言,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赤牛坬在人们的嬉笑声中缓缓苏醒。



这里的村民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田园生活,朝闻鸡鸣而起,夕枕落日而眠,以天地为胸襟,携耕牛群羊作伴。田园桑时,他们下地耕耘,每一粒种子播撒生命的寄寓,每一颗果实收获生活的笑颜,在春去秋来、四季交替中感知自然与生命的力量。


漫步在赤牛坬,就像是走进了山水间的家,一袭清风云水清欢,一泓月色入袖入心,不加修饰的景象,静谧祥和的氛围,让人卸下疲惫沉溺其中。携一提篮,聆听着微风的呢喃,越过远山眉黛,去采摘最甜蜜的果儿;踏一泓月色,任月光洒在光阴的肩上,享受浅浅的山水情怀。


03  民风古朴,民俗浓厚





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沉淀了时间的厚重,满载了万千的故事。除“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绝世容颜外,赤牛坬还有着极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拿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演员,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民俗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以地为台,以农为题,栩栩如生的再现了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的场景。

这是一场黄土高原上的深情演绎,原汁原味的画面,自然流露的真情,古朴醇厚的民俗风情。黄牛、玉米、红枣、纺车、石碾子等简单的演出道具和布景;打夯、碾碾子、纺线、耕地播种,身穿陕北传统服饰,头戴传统头巾,手拿传统农具的淳朴村民将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完美的诠释和演绎。






赤牛坬民俗博物馆和坬上人家三十六行馆是黄土地的印记,是黄土儿女的心灵栖息地。在这里,一孔孔窑洞被赋予了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内涵,悠然的穿越时间的隧道,向人们展示了传承至今的生活面貌和古老文明。





在黄土高原豪迈粗犷的初印象里,赤牛坬的温情诗意总让人难以置信,四季分明,各自绚烂。山高得潇洒快意,水清得幽深宁静;乡野清香,是它最原始的风光;文旅交融,是它与外界相融的载体。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赤牛坬,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一方传承农耕文明的诗意田园。